今日要闻

福鼎的“红茗洋”之变

发布时间:2024-05-02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出福鼎市贯岭镇区,在闽浙边界分水关和山峦间盘旋了10公里,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往前1公里,就到了革命老区基点村茗洋村。 这里群山环抱,店铺林立,街道整齐。方方正正的小院,东边种一丛竹子,西边爬两藤葡萄。院子正中砌了一方花坛,大丽花开得正艳。

  出福鼎市贯岭镇区,在闽浙边界分水关和山峦间盘旋了10公里,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往前1公里,就到了革命老区基点村茗洋村。

  这里群山环抱,店铺林立,街道整齐。方方正正的小院,东边种一丛竹子,西边爬两藤葡萄。院子正中砌了一方花坛,大丽花开得正艳。翁财霖夫妇俩正热情地招呼客人,媳妇炒菜,老翁跑堂,忙得不亦乐乎。煮蚕豆、烤马铃薯、炖羊肉,都是当地的农家菜,吃一餐不到200元,经济实惠。

  “自从有了农家乐,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翁财霖指着对面的大山说,以前住在山坡上,2间土坯房,既要放牛放羊,又要忙着几亩地,辛苦一年,解决温饱就很满足。2004年搬下山,盖房子政府补助3万元,搞农家乐,一年纯收入七八万元。

  “2005年以前满街多是土坯房”,村支部书记翁日月说,前几年福鼎市扶贫开发协会挂点茗洋村,市里整合异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造福工程等项目,集中规划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村里建设了搬迁集中居住区,高海拔、偏远的农民陆续搬下山,发展特色农业。

  翁财霖说,“以前,越穷牛羊越养越多,草根都啃没了,还是吃不饱。现在靠种植黄栀子、槟榔芋,山更绿了,人气更旺了,挣钱的门路更宽了。”

  “去年种了20多亩的黄栀子,由于销量好,大赚了一笔,创收近7万元。今年在技术员的细心指导下,加强了产前、产中管理,预计产量比去年还要多出3000公斤,产值有可能突破10万元。”黄栀子种植大户陈维怀憧憬着丰收。

  陈维怀也是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在福鼎市扶贫开发协会和村两委的帮扶带动下,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栀子大户。他说,以前种黄栀子,虽然也是丰收,但价格一直不景气,一公斤0.4、0.5元是常有的事,最贵也只卖到1元多。现在每公斤能卖到4―8元左右。“路好了,规模上去了,来收购的人多了,价格也就上去了。”陈维怀乐呵呵地说。

  茗洋村是闽东重点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2006年,该村被列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福鼎市扶贫开发协会挂村后,通过调研确定了“扩基地、推科技,创品牌、促营销”的工作原则,引导群众逐步调优结构,山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形成以千亩槟榔芋、千亩有机茶、千亩黄栀子、千亩经济林“四个一千”为支柱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

  茗洋村虽然有种植槟榔芋和黄栀子的传统,但在暴发病虫害时常因疏于防治或防治不当而影响品质,效益不高,有的还造成绝收。翁日月说,为了更有效地扶持这两项特色项目,村两委自行举办或组织群众到市、镇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福鼎槟榔芋优高示范基地”200亩,带动福鼎槟榔芋向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生产发展。

  “红茗洋”的模式如今成为福鼎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样本。福鼎市脱贫办主任藤建军告诉记者,针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福鼎市按照促进人口向中心村、集镇聚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思路,要求“造福工程”搬迁安置地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扶持带动13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