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行业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 普洱茶新闻-为你提供普洱茶每天最新的新闻 - 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 中国普洱茶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在线投稿 普洱茶新闻资讯行业 普洱茶批发大益下关 普洱茶知识鉴别养生 购买普洱茶熟茶生茶 普洱茶品牌茶厂名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 普洱茶新闻-为你提供普洱茶每天最新的新闻 - 中国普洱茶网,www.chaye52.com
中国普洱茶网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网站地图在线投稿
  • 新闻首页
  • 普洱茶新闻
  • 原创
  • 品牌新闻
  • 产品新闻
  • 产品评测
  • 市场动向
  • 行业政策
  • 普洱茶连连看
  • 云茶新闻
  • 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新闻 >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2015-01-29 16:18:22  来源:普洱市人民政府   作者:佚名  点击:0  投稿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1、普洱茶的产业数据
 
  2、普洱茶的加工技术
 
  3、普洱茶的品牌工程
 
  4、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5、普洱茶的市场经营
 
  6、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附)普洱市人民政府发文
 
  云茶60年·普洱茶调研报告
 
  一、普洱茶的产业数据
 
  步入21世纪,云南茶业迈向了新的发展时期,2001—2008年是第四个大发展时期。云南茶业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茶园面积突破500万亩,8年间增加252.45万亩,增了1倍;年平均增加31.56万亩。2007年新植茶园82.9万亩,为面积最大增量年。二是茶叶产量突破17万吨。2008年比2000年增加9.21万亩,增1.6倍;年平均增产1.15万吨,增14.5%。2007年比上年增产3.17万吨,为产量最大增量年。三是云南独特的普洱茶得到发扬光大,产量突破5万吨。2006—2008年每年普洱茶产量都在5万吨以上,2007年达9.9万吨,比上年增加4.7万吨,增90.4%,为最大增长年。云南大叶种茶园面积490万亩,占全国的99%。
 
  鉴于国际市场的需要,1973年在昆明成功试制人工后发酵普洱茶——普洱熟茶,随后在勐海等少数几家茶厂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扩大到多家茶厂生产,2004年开始大量生产。
 
  高优茶园快速发展,名优茶比例大幅增加。2008年,全省高优茶园达350多万亩,占70%左右,比1978年增加340万亩,增34倍,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59.90万亩,占总面积的31.8%比1978年增加1万多倍;平均亩产干茶53.84千克,比1949年增加45.34千克,增5.3倍;名优茶产量达9.5万吨,比1978年增加9.15万吨,增26倍,其中,名优绿茶4.0万吨,增加3.99万吨,增399倍;优质普洱茶4.5万吨,增加4.46万吨,增112倍。
 
  加工规范化程度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大副提高。近年来,茶叶企业按照清洁化生产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使加工能力和食品安全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茶叶初制所(厂)5170多个,生产能力突破25万吨;精制厂1000多个,加工能力25万吨左右,比1978年增加23万吨,增11.5倍。大部分茶叶企业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化生产,已有852家企业通过了QS人证。
 
  (普洱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普洱茶的重新崛起和振兴创造了条件。2003年5月,普洱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城”。到2008年,茶叶种植面积从1949年的1347h㎡发展到86204h㎡,增长62.74倍;茶叶产量从1949年的350吨增加到42937.1吨,增长122.68倍,茶叶总产值达14.89亿元,茶产业覆盖了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茶农22.9万户、112.8万人,户均收入3088.4元。现有茶叶加工厂246个,有212个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茶产业真正成为了普洱人的民生产业,成为支撑普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各种所有制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竞相崛起,全市有初制所1077个,绿茶精制加工厂49个,普洱茶加工厂195个。在全市157户茶企业中,国营企业70户,私营企业69户,中外合资企业2户。从业职工18.99万人。普洱市生产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茶产品除畅销21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德国、波兰、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
 
  (临沧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临沧市茶叶产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茶园面积从1949年的6.75万亩增加到122万亩,其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38万亩,有机茶园4.74万亩。茶叶产量从1949年的1.95吨增加到5万吨,产品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茶叶初制厂1033户,获得生产许可证(QS)的茶叶企业130户。茶叶产业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双版纳州)进入新世纪以来,普洱茶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原来知名度并不高的茶类,很快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消费者迅速增加的名茶,可以说是一匹黑马。国内所有茶叶市场,许多茶叶店都有普洱茶的销售,很多地方还成了茶叶市场的主角,市场出现了热销,价格也不断地攀升,形成了“普洱茶热”。在市场的拉动下,普洱茶的生产出现了快速增长。2000年,版纳生产普洱茶24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9800吨),2004年版纳生产普洱茶68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2万吨),2005年版纳生产普洱茶99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5.2万吨),2006年版纳生产普洱茶136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8万吨),2007年版纳生产普洱茶2350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9.9万吨),2008年版纳生产普洱茶20080吨(云南省生产普洱茶6.78万吨),西双版纳茶叶的总产量也由2003年的1.37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2.12万吨(云南省茶叶的总产量也由2003年的8.7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3.8万吨)。西双版纳茶叶总产值由2003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21亿元(云南省茶叶总产值由2003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5亿元),西双版纳茶叶的平均价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12元增加到86元(全省茶叶的平均价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11元增加到76元)。2006年,全州34万茶农从茶叶原料生产获得的收入增加到3.4亿元,仅茶业的人均收入达960元(2006年全省普洱茶产量达到8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增长54%,比“九五”末增加7万吨,增长7倍,普洱茶占全省茶业的比重从上年的44.8%提高到58%)。由于茶产业效益显著,社会资本纷纷投资茶产业,使全州的茶园面积以平均每年约6万亩的速度发展,到2007年茶业中指面积达6.09万亩,毛茶产量2.5万吨,精制茶2.2万吨,产值2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进入茶产业的投资近3亿元,普洱茶生产企业目前已达252家。普洱茶的热销带动了全州茶产业的全面振兴,出现了茶农增收,茶区兴旺的繁荣景象。
 
  (景洪)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十五”时期优化茶叶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结构调整,全市民营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向优势主产区和产业带集中的割据已经基本形成。2008年江北地区的6个乡镇种植茶叶18.69万亩,占全市民营茶叶面积的86.32%;茶叶产量7236吨,占96.45%。民营企业已建立茶叶基地4.47万亩,占民营茶叶面积的23.92%,农户种植14.22万亩,占76.08%,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基本建立。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茶叶产量大副增长,2008年民营茶叶面积达21.6548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92.51%,比2000年增加16.31万亩,平均增长24.66%;茶叶产量7774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74.17%,比2000年增加5332吨,年均增长31.42%;按采摘面积计算,茶叶单产54.02公斤,比2000年增加1.26公斤,年均增长0.29%。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建设开始起步,有5家企业种植6437亩,产量约521吨。
 
  (保山市)保山茶业发展势力悠久,是云南的主产茶区之一。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40万亩,产量1.85万吨,产值10.5亿元;2008年全市茶园面积46.9万亩,产量2.2万吨,茶园面积、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22.45倍和59.44倍;产值5.57亿元,涉茶人口80万人,茶农每年人均茶叶收入370元。目前,全市有初精制茶叶加工企业615户。其中:实现工业产值(现价)10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有2户,501-1000万元的有9户,100—500万元的有18户。
 
  (大理州)1953—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理州茶叶生产开始有计划发展,南涧、大理等县、市在合作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以集体形式发展新茶园。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大理州茶园面积发展到11415亩,产茶79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2.2倍和4.9倍。进入21世纪,全州重点投入生态茶园建设,先后开展以南涧县为重点的有机茶园建设。到2008年止,全州共建成生态茶园12万多亩。截止2008年底,大理州茶园面积达18.16万亩,产茶4763吨,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45.4倍和476倍。
 
  云南茶业伴随新中国的成长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恢复期,60至70年代的第一发展时期,80至90年代的第二发展期和新世纪的波动发展期。80年代以前为计划经济体制,80年代以后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度时期,到了90年代,政府宏观指导之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式。进入新世纪后,政府对茶业经济的直接管理逐步减弱,但整个行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茶园面积由1949年的1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万亩,增长了30倍,形成了滇南无处不茶海的景象,一批技术先进的农垦茶场建成,发挥了示范作用。
 
  茶叶产品由单一的晒青茶实现了产品多样化,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名特优茶;产品形式有散茶、紧茶、袋泡茶、速溶茶、茶粉、茶膏、方便茶、功能茶、液体茶。包装千变万化,产品琳琅满目。
 
  (腾冲)腾冲是全省的重点产茶大县之一。至2008年,全县茶叶面积达11.9万亩,总产675万公斤,受茶叶市场回落的影响,实现产值2.03亿元,全县涉茶人口达18万。通过多年的培植,茶业已发展成为腾冲南部乡镇茶农增收致富、企业增效的“生命产业”和“希望产业”,为贫困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昌宁)到2008年末,全县茶叶产业共涉及13个乡镇,103个村,1164个村民小组,3.9万户,19万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和农业总人口的52%和54%。全县茶园面积15.36万亩,投采11.2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7.5万亩(推广的茶树主要有“云抗10号”,“佛香”1、2、3号,“清水3号”,“香归银毫”,“昌选1号”等),占茶园总面积的48.8%;无公害茶园4.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7.3%;有机茶园330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1%;绿色食品茶园1.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0.4%,茶园的结构得到改善。精制加工能力近万吨,其中企业加工能力达2000吨以上的有1个,1000吨以上的有7个。全县生产干茶总产量7342.8吨,实习那茶叶农业产值1.037亿元,茶农鲜叶款收入达7550.3万元,全县3.9万户茶农,户均收入1935.9元,19万茶农人均达385.2元,工业产值1.336亿元。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加10倍、24.5倍。
 
  (双江)到2008年为止,全县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0953.15亩,其中,勐库镇8815.15亩、沙河乡638亩、忙糯乡1000亩、勐库华侨农场500亩。共生产茶叶2098.3吨。
 
  二、普洱茶的加工技术
 
  普洱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起源于云南澜沧江流域,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传统普洱茶是在自然发酵下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增湿、渥堆等后发酵工序加工而成的现代普洱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抑菌抗龋、助消化及抗癌防癌等多种保健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叶化学成分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报道也越来越多,都证明了茶叶是药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
 
  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茶科所开始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的研制工作,并试制了各类普洱紧压茶。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试制渥堆发酵普洱茶,并获得成功。1974年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勐海、下关、普洱四个茶厂推广加工渥堆发酵普洱茶。1979年2月21日—25日,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召开普洱茶加工座谈会,拟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统一了九个标准样,确定了普洱茶茶号的编号办法,统一了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和加工工艺。1983—1985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省微生物研究所开展了普洱茶人工接种后发酵试验,缩短了发酵期。该研究成果获198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2007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周红杰教授主持完成“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云南普洱茶主产区多种晒青原料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系统分析,明确了适制普洱(青饼)和适制熟普洱茶(发酵普洱茶)的加工品种(系);构建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加工技术体系,提出了云南普洱茶品质标准;创建了普洱茶微生物固态发酵理论体系,探明了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建立了四种微生物快繁的方法模式,成功开发出4种应用于大生产的普洱茶发酵剂,并在昆明、普洱、大理、文山和勐海等地成功用于大生产,使得应用企业累计新增产值4428万元,直接新增利税1434.91万元,节约生产成本282.27万元,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系统研究了普洱茶加工技术,阐明了微生物、温度、湿度、原料及其水分含量等主要因素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探明了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抓化规律,获得了优质普洱茶加工的技术参数及理化指标。
 
  2008年1月17日,由云南省科技厅邀请省内外专家对云南农业大学承担的“十五”重点基金项目“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行鉴定。专家评价: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在利用有益优势菌提高普洱茶品质、普洱茶特征成分以及品质标准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该成果入选2008年度云南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04—2007年,云南省茶科所主持开展“高效、卫生、优质普洱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开展倒入蒸汽的增温增湿渥堆发酵和陈化干燥灭菌效果试验,改善普洱茶传统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耗损,提高品质,为新工艺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三、普洱茶的品牌工程
 
  茶叶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再加上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发展茶叶产业易为各族人民所接受。在云南,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尚无其他产业能替代茶业。然而,在云南茶叶生产发展中,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有些问题和矛盾将显得更加突出:产、供、销脱节及规模化、一体化程度低,经营粗放,竞争力弱;企业和产品花色品种多、散、小;茶叶品质总体不高,加工深度不够,增值水平低;精制茶增值税较重,产品成本高,效益不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初制所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茶叶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科技、管理、经营水平不高,最终导致茶农增收困难,企业步履为艰。要从根本上解决些问题,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除了开展茶叶科技创新之外,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植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与茶场或农户协商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从原料到成品到市场的一条龙经营;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茶叶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扶助和支持,整合资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茶文化、宣传茶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功能,倡导茶为国饮,形成全民健康饮茶氛围,只有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云茶产品质量,扩大消费群体和消费量,积极开拓外销内销两个市场,才能实现云茶的可持续发展。
 
  四、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一、普洱茶的安全性评价
 
  从急性毒性角度来看,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小于烘青绿茶(三个云南产代表性普洱茶样品以及一个云南大叶烘青茶样的LD50分别为:9.7g/kg、11.2g/kg、12.2g/kg和7.5g/kg),普洱茶的饮用安全性是很高的,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从遗传毒性角度来看,普洱茶和烘青绿茶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生殖细胞都没有致突变性,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有关氟含量问题。茶业中氟化物含量因产区、品种、加工方式等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普洱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为77mg/kg,一个成年人每天饮用30g普洱茶并不会引起氟中毒,并没有超过成年人每天最大的氟允许摄取量4.0mg。
 
  二、降血糖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
 
  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从临床等角度初步证明了普洱茶确实具有降血糖血脂功效。早期的研究表明,普洱茶能明显地降低小鼠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有一定的降胆固醇效果。近期不少研究已经证实,普洱茶能有效地降低小鼠血浆中的甘油三脂(TG)以及体内总胆固醇(TC)的含量水平,可以在增加HDL-C的含量水平的同时,降低LDL-C的含量水平,从而有效抑制小鼠血脂的升高,起到降血脂的作用效果。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杨家林等报道,1996年对100位60岁以上哈尼族老年人进行饮用普洱茶前后TG、LDL-C的测定,对照组(饮用水)实验前后变化无差异,实验组实验后TG、LDL-C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普洱茶有降低老年人血脂的作用。
 
  台湾大学孙璐西教授报道,采用普洱茶对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40ul/ml普洱茶水萃出物可减少50%的肝脏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动物实验也证明了普洱茶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效果。
 
  三、抗氧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能显著增强大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普洱茶的提取物(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等)表现出了很强的生物活性。
 
  台湾大学孙璐西教授等,通过体外活性实验发现普洱茶、绿茶、包种茶及乌龙茶的水提取物都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抑制铜离子诱导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效果以普洱茶最佳(1.4ug/ml),其它依次序为绿茶(1.8ug/ml)、包种茶(2.1ug/ml)、乌龙茶(2.5ug/ml)及红茶(3.3ug/ml)。研究结果证明普洱茶水提取物中含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四、抗病毒
 
  CHE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和红茶的提取物比绿茶和乌龙茶的提取物更能有效地抑制SARS病毒的3CL蛋白酶的活性。筛选和研究出高效的、低毒的抗艾滋病新药是医药界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郑永唐等开展了普洱茶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的活性实验,发现熟茶比生茶表现出更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4—6倍);水提取物比醇提取物表现出更强的抗HIV-1活性(5—10倍),结果表明,经过特殊工艺发酵的普洱茶熟茶中含有某些天然抗HIV活性成分。
 
  五、防治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普洱茶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动物胰岛素的分泌,改善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达到调整机体血糖的作用。
 
  六、防辐射
 
  广东中山大学何国藩等用普洱茶防辐射实验表明,2%普洱茶汤可以解除用钴60辐射引起的伤害。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的茶业品种,有”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和“益寿茶”等美誉。普洱茶洛伐他町、8-氧化咖啡因、没食子酸等保健成分的逐步被发现,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抗氧化等医学研究以及普洱茶毒理学与饮用安全性研究的系统开展,充分证实了普洱茶的安全性保健功能。随着普洱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发掘普洱茶的更多保健功能,验证普洱茶的神气功效,推动普洱茶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普洱茶的市场经营
 
  一、当前普洱茶市场不利因素分析
 
  1、近两年来普洱茶成品市场销售不畅,毛茶价格低,产品大量积压,停产、半停产企业多,产值下降,茶农收入减少,企业收益下滑,而每年又有新茶毛料被采摘下来,目前市场供给量已超出对普洱茶的实际需求,生产过剩、供大于求是导致普洱茶价格下跌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2、因为原来大肆宣传普洱茶“越陈越香”、“可升值”、“防治百病”等功能,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目前整个普洱茶产业的低迷,使在此前期望通过囤积普洱茶实现升值计划的投资者们纷纷撤退,这是现在市场消费趋缓的真正原因。
 
  3、因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依然有上万吨“贴牌”老普洱充斥市场,10年之内难以喝完堆积的中、低端普洱,要理顺整个普洱茶市场,就必须先消化掉2007年市场热潮衰退后遗留下来的陈货,这影响着整个普洱茶市场回暖。
 
  4、在2007年普洱茶需求量急升,一时间云南省内出现了大批普洱茶生产企业,当时只要能生产出普洱茶就能产生可观的利润,注重量不注重质的结果导致没有相应的实体经济支撑已经宣传过头的产业。
 
  5、日益扩大的茶叶产能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一些制茶行业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例如:茶叶生产经营分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低;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技术落后;与国际上大品牌企业相比,茶叶企业实力还是比较弱,品牌影响力也不强;行业管理薄弱,行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健全等。
 
  6、整个普洱茶市场还有很多不利因素,受2007年炒作风波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市场疲软、收藏市场萎缩、新消费群体及新市场扩展速度减缓。
 
  二、当前普洱茶市场有利因素分析
 
  1、在宣传、炒作的同时,积极的一面就是普洱茶知名度提高,终端消费群体在扩大。
 
  2、经过普洱茶的大起大落,很多生产力落后、经营管理能不强、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企业已经淘汰出局,很多茶商已经意识到提产品质量和铸造品牌的重要性,已经有规划、有标准的在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普洱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普洱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普洱茶整个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3、2009年是普洱茶行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时期。
 
  三、普洱茶市场特性及营销分析
 
  1、分析宏观环境的需要和趋势普洱茶消费新趋势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保健、养生的时尚追求,普洱茶保健功能的广泛认知,以及极小区域的种植范围、较小的产量、日益提高的加工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普洱茶成了国际、国内饮品市场上频率最强的音符,成为茶饮消费的新时尚。据调查,2003年以前,在普洱茶主产地云南,喝普洱茶的人群不族20000人,2007年,仅云南就超过了400万人。进入2008年,尽管普洱茶市场十分低迷,但消费群体仍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茶普洱”走进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食品类礼品,促使普洱茶走向了五大洲、走向了世界。目前,普洱茶已走进美国、加拿大、加勒比海诸岛国。
 
  这不断扩大的普洱茶消费群体,在给我们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传统普洱茶的千篇一律的砖、饼、沱等紧压茶形式,决定了其消费结构也是比较单一,除了常规饮用,就是收藏。而饮用,其冲泡、品饮又特别繁琐,无法推广到大众消费者,只能才成为部分有闲阶层的时尚饮品。所以,尽管普洱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已闻名于世,但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时间有限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大众的需要。
 
  普洱茶在有收藏价值的需求之外,更多是向“大众饮用”、“医疗保健”发展,它们之间比例一般是1:8:1,即10%用于收藏,80%用于大众的需求,供一般人饮用,最后10%用于生产医疗保健药品。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普洱茶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普洱茶将在工业领域不断扩大用途。由天津天士力研制的“普洱茶胶囊”等便是普洱茶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同样也是今后普洱茶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的胜利与健康需要的大众化普洱茶,也就是用于普通饮用的普洱茶,是目前最大的消费市场。即便是收藏的普洱茶,其实也是人们对品饮普洱茶不同年份的茶一种追求。饮料市场的开发将是普洱茶产品的升级换代,专家预言,19世纪是咖啡的世纪,20世纪是可乐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的世纪。
 
  2、消费者购买状况及购买行为模式分析
 
  从传统来看,中国茶叶往往与其他的生活物品联系在一起——“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列为国人一天生活之必备“烟酒茶”,基本上很多人离不开茶。而随着人们生活与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茶叶特别是普洱茶又增加了诸多新的认识与需求。总体来看消费者购买普洱茶的渠道有直接到当地茶庄购买,团体购物(旅游团、单位统一订购),网上购物,电话订购等渠道。消费者一般先看外形,品饮后再购买,在看外形过程中喜欢看到时尚且较协调的包装,渴望买到“原生态,天然,无农残”茶叶,喜欢购买品质好的产品。
 
  3、普洱茶产品生产、开发策略分析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
 
  3.1、普洱茶市场定位。
 
  普洱茶以特定的产地、特定原料、特定加工工艺形成独特口感和茶叶区域性品质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研究也发现普洱茶还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如降血糖、血脂、血压、利尿解毒、美容减肥等保健功效。问题是有些企业不合实际的宣传普洱茶药用价值,将其按药来定位,这种定位是不正确的,首先与国家法律不符,其次容易夸大其保健功效,误导消费者,最终误导普洱茶在消费者中的定位。其次,有些经营普洱茶的商家过多来宣传普洱茶“越陈越香”、“收藏可升值”,把普洱茶当作投资品,这种市场定位是不正确的,普洱茶定位应把当作“健康饮品”和“文化饮品“来经营。
 
  3.2、茶叶企业产品结构定位。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结构较为单一,到2005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批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经营档次,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滥,以及产品特色不鲜明。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经营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4、商品茶价格策略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产品价格定位要实行差价原则,先把茶叶大体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端产品针对高端消费群体,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宁可定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
 
  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定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当前形式应在保证产品质量基础上尽量用降低原料成本和生产加工成本来降低产品成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占领目标市场。
 
  公司应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5、综合资源整合策略
 
  以茶叶产业化经营为目标,采取协调、联动、互利的合作形式,建立健全茶叶产销协作体系,因地制宜确立基地、茶厂、公司三者之间的最佳链接方式。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茶园、茶厂),基地茶园的整合手段主要有折价入股(合资)、返租倒包、合作生产、定单收购、经营权买断等,货源茶厂的整合措施则包括合资(独资)建厂、租赁加工、定单供货、委托加工、贴牌加工等。茶园管理是保证茶叶卫生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原料加工则是茶叶品牌形成的关键环节,茶叶企业应切实抓好生产源头(产地)的技术及质量管理和监控。加强定单合同的法律约束,规范经济行为,明确协作各方的责、权、利,在茶叶管理、原料加工、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茶叶经营企业为核心,构成紧密层、松散层有机结合的股份合作公司,促使参与茶叶开发的各方之间形成最大的利益共性及良性运作机制。
 
  六、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通过不断的发展,将我省的民族饮茶文化推向大雅之堂,推出省门国门。1988年12月16日《云南日报》发表了王树文深入我省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产茶县,行程万里撰写的《云南民族饮茶习俗考察记》,首次详细描述了傣族“竹筒茶”(傣语:腊跺)、僾尼人“土锅茶”(哈尼语:绘兰老拨)、基诺族“凉拌茶(基诺语:拉拨批皮)和“煮茶”(基诺语:腊卡)、布朗族“青竹茶”(布朗语:娘拉恩头儿)、拉祜族“烤茶”(拉祜语:腊扎夺)、佤族“烧茶”(佤语:枉腊)、白族“雷响茶”(白语:扣兆)、白族“三道茶”(白语:散道兆)、纳西族“龙虎斗”(纳西语:阿吉勒烤)、傈僳族“油盐茶”、彝族“铜壶茶”和昆明“九道茶”等饮茶习俗。1998年12月20日云南电视台播放的《云南民族饮茶专辑》将原生态傣族“竹筒茶”、僾尼人“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布朗族“青竹茶”、拉祜族“烤茶”、佤族“烧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等独具特色的云南民族茶文化介绍给观众,展示了云南民族茶饮文化的绚丽多姿。1989年在我国举办的“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中,由王树文创建的“云茶苑”民族茶饮文化表演队,首次进京与享誉世界的日本“里千家茶道”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厅同台表演,最终从我国福建、广东、湖南、浙江、四川、安徽、广西等各省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组委会推荐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茶文化唯一的表演队。
 
  1990年受中华茶人联谊会邀请,王树文编导并率17人组成的“云茶苑”表演队在北京老舍茶馆、亚运村五洲大酒店和劳动人民文化宫连演35场,先后有21个国家来宾四千多人观看了古朴的“阿诗玛罐罐茶”,有趣的白族“三道茶”和文雅的昆明“九道茶”的茶艺表演。新加坡原副总理王鼎当场签名留念。中顾委常委王守道题词“民族茶饮誉中华,宏扬中华茶文化”。北京人大主任赵鹏飞题词:“云南茶饮是中国茶文化的一朵奇葩。”农业部原部长边疆留言:“味香意浓。”
 
  “云茶苑”在亚运会期间的表演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商报》、《国际贸易消息》、《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云南日报》、《参考消息》、《北京晚报》、《春城晚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报道,称“云茶苑”为“明珠、奇葩、瑰宝、国粹”等。报道之多,评价之高,宣传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茶届是空前的。
 
  1994年,在昆明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昆明、大理、版纳、普洱、临沧五支茶艺表演队在会上表演了佤族“酒茶”、布朗族“烤鲜叶”、基诺族“凉拌茶”、傣族“竹筒茶”、哈尼族“土锅茶”、拉祜族“烤茶”、彝族“阿诗玛罐罐茶”、昆明“九道茶”等,受到参加会议的10多个国家茶界专家好评。昆明电视台专门录制《茶饮大观》电视片,满足与会中外代表的需要。普洱茶的兴起,推动了云茶产业的发展,而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滇茶文化的广阔前程。
 
  《无虫手迹》编辑、发行中心
 
  二O一O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一、普洱茶故乡
 
  云南普洱市是“世界茶源、中国茶都”,是中国“茶马古道”的源头。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辖9县1区。普洱市境内有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和18.2万亩过渡型、栽培型古茶园,拥有现代茶园面积129.3万亩。其中:镇沅千家寨生长2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澜沧邦崴1000多年过渡型古茶树,澜沧景迈山1800多年的万亩栽培古茶园等被学术界誉为“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
 
  二、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慢性疾病。其中Ⅱ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人总数的90%以上,是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病,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肥胖者中有30%患有Ⅱ型糖尿病。由于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均属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基因遗传性疾病,起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但有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与人体内一种生物酶活力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高生物酶也逐渐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重要靶标之一。为此,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开始寻找该生物酶的抑制剂,但目前尚无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抑制剂应用于临床。
 
  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需终身治疗。西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有效措施。因此寻找治疗糖尿病新药,尤其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和开发降糖降脂药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已发现不少有降糖降脂作用的天然产物及其活性成分。茶叶源于天然,存在着多种活性成分,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与合成药物相比,具有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坚持,费用低廉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利用复合茶或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进行降糖降脂作用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普洱茶降血糖功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由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费舍尔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共同合作的课题——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研究,历经2年多时间,完成了普洱茶降血糖机理的研究。2009年4月13日,云南省科技厅组织国内外专家,对该项目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
 
  五、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利用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相关生物酶作为高效筛选模型,研究了普洱茶对该生物酶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利用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寿命10个月)对普洱茶降血糖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作用。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生产的普洱熟茶,经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和现代提取技术精制的固态速溶普洱茶粉,对糖尿病相关生物酶抑制率达到90%以上。在细胞水平实验中研究发现,普洱茶能够调节细胞内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普洱茶浓度增加,其降血糖效果越发显著,而政策老鼠血糖值却不发生变化。与不喝普洱茶水对照组动物相比,连续喝42天普洱茶水实验动物组血糖下降42%,而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灌喂组下降36%。连续11个月喝普洱茶(熟茶)水的糖尿病模型老鼠全部存活,并且无长疮、无感染,而饮用11个月普通水组动物存活2只,死亡率80%。动物实验中还发现,使用口服降糖药组动物血糖虽然显著下降,但有30%的老鼠出现了糖尿病特有并发症。动物实验中观察到,2个月连续喝普洱茶(熟茶)水组糖尿病老鼠体重下降28.3%,而引用口服降糖药组糖尿病老鼠体重增加,说明普洱茶具有显著减肥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还表明,普洱茶饮用方式对降血糖效果影响很大,在普洱茶定量饮用情况下,分次连续饮用比一次用效果更好。
 
  在120人的糖尿病患者普洱茶体验中发现,对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严重抵抗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或使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值在9mmol/L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普洱茶水的体验者,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mmol/L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其中,40%饮用普洱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停用药)血糖降至正常值,而参与体验正常人血糖值无改变。
 
  目前,普洱茶降血糖研究的相关发现和发明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并获受理。
 
  六、普洱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举办“体验魅力普洱,享受健康人生”的公益体验活动
 
  2007年,普洱市政府茶办和日本东洋医学研究所联合在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慈明医院、上海嘉定医院四家医院举办了“体验魅力普洱,享受健康人生”的公益体验活动。挑选了有脂肪肝、低密度血脂高等症状的亚健康群体127人和健康对照组17人,共144人连续饮用了普洱茶(熟茶)4个月以上,饮用前、后都做了体检。体检结果发现,体重下降的占35%,腰围缩小的占52%,低密度脂蛋白下降的占33%,甘油三酯下降的占62.5%,总胆固醇下降的占87.5%,尿酸下降的占90%,脂肪肝好转的占81%。(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