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楚乡茶韵:普洱茶之惑

发布时间:2024-05-09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资讯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今天是甲午年正月二十,吃完晚饭,看看时间还早,就想着坐下来写点东西。其实一直都想写的,只是每每动笔的时候,看看窗外林立的烟囱厂房,就坏了我的心情。前两天,本遇上了一次难得的 茶 会,而且那天下了立春以来的第一场雪,心里想这下有灵感了,可是当
 

 

今天是甲午年正月二十,吃完晚饭,看看时间还早,就想着坐下来写点东西。其实一直都想写的,只是每每动笔的时候,看看窗外林立的烟囱厂房,就坏了我的心情。前两天,本遇上了一次难得的会,而且那天下了立春以来的第一场雪,心里想这下有灵感了,可是当我站在窗前,一眼望去那灰蒙蒙的厂区,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从楼上往下看连只猫都没有的苍凉感不觉油然而生,算了,没心情,不写了。但是今天,的确想写一写了。

算来从去年七月开始学喝茶,至今已有半年有余。为什么说是“学喝茶”?那是因为以前喝茶一直很不讲究,只要是茶,喝喝而已。但又不能说是“学茶”,因为历经半年,我认为学茶的境界要求太高,是要作系统研究的,我远没有达到。而我这半年来只是较为迷恋普洱而已,并未过多涉及其他茶类,所以愈加只能说是“学喝茶“了。

 


 

初识普洱茶对我来说非常偶然,无非是一片虎年冰岛惹出的故事,这在我以前的《茶缘》里讲述过。从那以后我喝过一些茶,也买过一些茶,当然,更多的是也蹭过一些茶。有幸结识了段老师、魏老师、秦总、乐府三爷等资深茶人,对我的帮助颇大,使得我的品茶水平和对茶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刚开始只是接触一些新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接触到了熟茶、有一定年份的生茶和熟茶,在喝茶的过程中也偶尔翻阅了一些资料,初步得到一些认识。但依然对有些问题存在疑惑。

首先,是关于普洱茶的定义。是否必须是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的大叶种晒青毛茶才能用作普洱茶的原料?我们都知道,古时的六大茶山(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其实范围很是有限,而今茶区的范围已经扩大到版纳、普洱、临沧甚至保山等地。那么,缅甸临近云南的茶青,如果采用普洱工艺,能不能也归为同一类?我国其他地区的品性类同的大叶种茶青,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工艺制成普洱茶?而且在传统茶区内也有用中小叶种制茶的,这些难道就不是普洱茶了吗?

其次,是关于普洱茶的工艺。我们知道普洱茶的工艺流程要求的是轻杀青,轻揉捻,是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这主要是为了有利于茶的后期陈化,让茶的内含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转化体现出来,以达到愈陈愈香的效果。但是规模化的生产,机械化的流程,晒青场地的限制,一味追求当年新茶的口感等等,现在这一工艺还能被坚持下来吗?如果不能,那些重揉捻,高温提香,采用烘青工艺的茶还能不能被称之为普洱茶?

再者,是关于普洱熟茶问题。我们都知道,在1973年以前是没有普洱熟茶的,而且,普洱茶被称之为“可入口的古董”。也就是说,普洱茶应当有一个漫长的后期陈化的过程,所谓“三分制,七分仓”,良好的的仓储存放对普洱茶完成后期转化非常重要,这一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完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慢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那么,人为地快速渥堆发酵来缩短这一过程,对茶品的性质有没有破坏?用这种类似于“拔苗助长”的所谓工艺制作出来的茶还能不能被称之为普洱茶?这些熟茶经过长期存放是否也能达到愈陈愈香的效果呢?

 


还有,就是关于古纯与拼配了。翻阅历史可以看出,在1920年代以前几乎是没有拼配,后来是茶商为了利益的驱使,最初将茶饼的里、中、外分用了三种不同级别的茶青来以次充好,为此还在当时的昆明打了一场不小的官司,只是后来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而已。但那个时候的号级茶拼配的也仅仅是茶青的不同等级而已,并不存在用不同茶区的原料,更不可能用台地料了(当时也没有所谓的台地料)。那么,后来一些的拼配到底是一门艺术呢?还是本身就是商人趋利的使然?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另外有很多问题,在这里我不想一一列出,留在今后喝茶的过程中慢慢解惑,也好为我自己继续学习喝茶保持一点动力。而且有些问题的提出,我本人并不是一定要有个非常准确的答案。只是写一点勉强可以称之为文字的东西,来证明一下自己还是在用心喝茶,希望老师们不要对我过于失望而已,我的确是惭愧之至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