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观点】未来一段时间普洱茶市场走势(下)

发布时间:2024-05-03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行业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中国普洱茶网讯:长期以来,在普洱茶市场里,不管是生产者还是茶商又或者消费者,都存在一个观念,那就是生茶比熟茶来得珍贵。在普洱茶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熟茶算是新面孔,... 中国普洱茶网讯:长期以来,在普洱茶市场里,不管是生产者还是茶商又或者消费
  中国普洱茶网讯:长期以来,在普洱茶市场里,不管是生产者还是茶商又或者消费者,都存在一个观念,那就是生茶比熟茶来得珍贵。在普洱茶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熟茶算是新面孔,...

  中国普洱茶网讯:长期以来,在普洱茶市场里,不管是生产者还是茶商又或者消费者,都存在一个观念,那就是生茶比熟茶来得珍贵。在普洱茶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熟茶算是新面孔,至少从官方记载来看,生茶早已出现而熟茶需要等到公元1973年才正式研发试制成功。而从口感来看,由于普洱茶是一种讲究后期变化的茶,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仓储条件下,生茶的后期变化比熟茶来得明显,且口感上要富于变化,茶汤活泼许多。而熟茶,其研发初衷就是因为生茶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才能变得适口,所以熟茶就是通过人工方式,使得其在出厂之时就具备一定的发酵度,改变了生茶在新茶时期生利的口感,使得熟茶口感醇厚,茶性温和。因此,创造熟茶的目的就是为了马上消费。

  但是后来,茶商及消费者又发现,早起熟茶刚出厂之时,口感依然不够理想,熟茶也存在后发酵的空间,只要存放一段时间,熟茶的口感依然有提升空。所以,一样有人存放熟茶。但是与生茶相比,熟茶的后期转化空间相对较小。因此,陈年优质生茶的价格往往是陈年优质熟茶的一倍甚至数倍。

【观点】未来一段时间普洱茶市场走势(下)

  因此,长期以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形成了贵生不贵熟的观念,从而也影响了普洱茶生产厂家,往往最好的原料都用来生成生茶而非熟茶。熟茶相比生成,其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损耗都高于生茶,而市场价格上面,熟茶又低于生茶。因此,愿意使用高级原料,知名产区原料来生产熟茶的厂家并不多。很多喝普洱多年的消费者都会发现,相比生茶,要找寻到一款优质的熟茶,其难度及稀缺性远远高于寻找到一款优质生茶。

  长期以来,虽然市场贵生不贵熟,厂家生产熟茶的技术也是良莠不齐,但是熟茶的快速消费属性其实依然得到众多厂家的重视。在整个云南,很多厂家如大益、龙润、润元昌等都在进行熟茶的技术研发。

  以大益为例,大益目前已经研发出HEMA技术,涵盖生熟茶,并且于2013年推出一款全新的熟茶——丹青。丹青的主打概念是轻发酵以及后期转化。根据大益官方宣传资料,丹青相比传统熟茶,在发酵度上精确控制,使得其后发酵空间较大。

  就笔者看来,本轮熟茶技术革新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快速消费上面。无论生茶也好,熟茶也好,最终都是需要品饮。而熟茶如今已经脱离其设计初衷,熟茶最初就是为了快速消费而被创造出来。在广大的消费市场,熟茶也确实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存在。只是熟茶的快速消费市场相对低端,普洱茶的高端市场依旧主要集中在生茶。

  如果熟茶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厂家需要在技术研发这领域转变思路。熟茶需要从口感上进行变化,首先,看是否能够通过现代的生物科技手段来使得熟茶的口感真正解决优质陈年生茶的口感;其次,通过技术手段研发出可以模拟诸如五年陈、十年陈、十五年陈的优质陈年生茶口感的熟茶出来,然后根据模拟出来的不同年份的口感的茶来进行差异化定价。

  如果这个技术研发成功,那么熟茶的高端快消市场才能说完全打开。普洱茶市场长期以来贵生不贵熟的观念导致两个结果:1、厂家基本不愿意使用优质毛茶来生产熟茶;2、消费者认为熟茶是低端产品。

  在这两个结果的导向下,一样产生了两个结果:1、市场上的优质熟茶稀缺;2、喝茶人不愿意花费高价购买熟茶。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质熟茶的稀缺理应推高其市场价。但实际上,除了大益、福今在2002-2006年期间出产的一些优质熟茶外,大部分熟茶的市场价格都远远低于同期生茶。然后较低的市场价格又使得厂家不愿意使用优质毛茶来生产熟茶。另一方面,由于优质熟茶的稀缺,又使得追求优质熟茶的消费者很难获得优质熟茶。

  所以,普洱生产厂家在进行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应该转变思路,让整个市场摒弃熟茶是低端产品的观念,同时慢慢改变贵生不贵熟的产品。

  说完熟茶,再来说说生茶,由于最近两三年,高端普洱茶品牌迭出,使得市场上的天价新普洱生茶比比皆是。但问题就在于普洱茶的价值更多是需要时间来体现的,因为其越陈越香的特质带来价值随时间沉淀而增长的趋势。但是,天价新茶实则是透支了其未来若干年的陈化价值。

  因此,对于普洱茶企来说,重视熟茶、对新生茶合理定价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事情。盲目的出天价新茶,只会使得与市场渐行渐远。

  前文已经大致说过中国宏观经济与中国普洱茶市场其实呈现高度正相关态势。因此,说中国普洱茶市场之前,需要首先大致简单说下中国宏观经济到底将会如何。

  笔者目前供职于银行,因此,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经济分析报告、预测报告。在此笔者就结合自己所看到的资料,提出一点点个人的观点。我们先来看看全球范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

  1、韩国政府在7月份发布了名为“火热之方”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金额为41万亿韩元,约合2500亿人民币。

  2、巴西央行同样在7月份发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为巴西经济注入了约202亿美元的留东西。

  3、印度也在7月份宣布了多项经济措施

  4、英国继续维持低利率水平

  韩国是我国近邻、巴西与印度与我国一样同为金砖国家,英国则为老牌发达国家。而我国则表面上没有出台任何全面性的经济刺激政策,实际上微观方面已经释放了许多“炸弹”,包括7月份国开行获得人民银行一万亿元人民币再贷款、央行三令五申银行增加对首次购房贷款的规模供应、多地市悄然对楼市限购松绑、央行对许多中小银行的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有人粗略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实际已经向经济领域投放了大约一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支持。但为何,这些刺激似乎效果都不大,实际上,跟本届政府的执政思路是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都处于一种一放松就过热,一抓紧就放缓的态势。所以,在四万亿刺激下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了3年,通货膨胀水平也居高不下,房价更是高得令人匪夷所思。所以本届政府应该首先希望经济可以平稳运行,缓慢着落,但是,经济增长又是全社会的主体诉求,所以,又不能使得经济增速过慢。因此,唯有慢慢的调整经济运行结构。

【观点】未来一段时间普洱茶市场走势(下)

  综合全球范围来看,可以初步的认为,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刺激已经启动。中欧、中美、中俄之间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而我国政府应该会持续的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调整。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该以后都会保持一种高度的动态调整状况。

  所以,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刺激是具备协同效应的,而且是中国政府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影响下的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产物。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应该会经历先寒冷后温暖的状态。

  首先,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化问题由来已久,本届政府目前正借此机会进行调整,调整不会很快结束。其次,宏观经济在微刺激状态下,必然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第三,本届政府的许多政策将会在2015年开始慢慢出现成效。

  所以,在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会维持在低位运行的状态,到了2015年下半年,相信会迎来全新局面。

  说完国家大势,再来说说普洱茶市场的小势。2014年中国普洱茶市场的调整未必是坏事。首先、2012-2013年那种粗放式、野蛮式的增长得到了遏制;其次、茶企、茶商、投资者有机会深度盘点前面几年的所得;茶企有机会进行产品调整、渠道调整。

  因此、无论是大益的凤凰计划、合和昌的普洱北行、国皓的渠道调整、广雅的产品线变革,都有机会在2015年出现成效。另一方面,在市场的深度调整下,许多实力不足的普洱茶商、茶企会因为市场调整而产生的“挤出”效应被调整出市场。这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所以,笔者在此大胆建言,中国普洱茶市场,在2015年还会处于动态调整状态,但是时机拐点将会出现在两个时点,第一个时点是2015年春节,第二个时点是2015年中秋-国庆期间。在这两个时间点上,笔者更倾向于2015年中秋-国庆期间。也就是一年后的这个时候。

  在上述两个时间点中的某个时间点,中国普洱茶市场将慢慢走出调整状态,重新进入新一轮的恢复。但是,在笔者看来,普洱茶未来市场状态,各个新兴品牌的崛起、普洱茶熟茶的价值重估将是最为重要的两方面。只有各类新兴品牌的崛起,确保普洱茶的质量控制、熟茶的价值重估完整的结合,才有可能引导出一个健康的普洱茶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市场。否则,这个市场将缺乏一个持续上升的动力,依靠资金炒作的模式,普洱茶市场将无法摆脱崩盘、重建、繁荣的循环。

 

文章标签:

观点 未来 一段时间 普洱茶 市场 走势 中国 普洱茶 网讯 全发酵茶 祁门香 东江楚云仙红茶 英红 川红 苏红 泉城绿 泉城红 越红 滇红 普洱生茶 铁观音属于绿茶吗 普洱新闻 竹叶青是什么茶 普洱茶代理 都匀毛尖 象棋云雾 屏边 广南 永德 普洱茶冲泡方法 普洱茶图片 茶叶保存 安化千两茶 茶叶 芙蓉花茶 下关沱茶 有机茶叶 信阳毛尖 东江楚云仙红茶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