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普洱茶无味兼议普洱茶的消费

发布时间:2024-04-28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行业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叫陈确,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与朋友论及品茶的一件事一次,一位朋友问他:龙...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叫陈确,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与朋友论及品茶的一件事一次,一位朋友问他:龙井茶没有什么味道,松萝茶香味甚浓,品茶的人为什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叫陈确,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与朋友论及品茶的一件事——一次,一位朋友问他:"龙...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叫陈确,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与朋友论及品茶的一件事——一次,一位朋友问他:"龙井茶没有什么味道,松萝茶香味甚浓,品茶的人为什么反倒松萝不如龙井?他说:"酒之至者,无酒气者也;茶之至者,无茶气者也。此龙井、松萝之所以上下也。"

  据我所知,现在普洱茶界专家很多,说法很多,莫衷一是。

  其中越陈越好(香),云南大叶种,晒青,传统手工炒揉,石磨压制,干仓存放等等基本已为大家所认同,虽然只是思想上做好了准备,实际整个市场大部分还是在消费着各种不知道何处的茶箐,不知制程,不知存法的普洱茶。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与其要求所有茶人自觉不如喝茶,买茶,藏茶的人不断学习,自我提高来得实际一些。因为要求在暴利引诱之下要求无耻之徒讲良心无异于与虎谋皮。

  其中有些人为了某些说不清的原因,即称普洱茶只有几种香气,如青香,荷香,樟香,兰香。而品味普洱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味之味,喝了没喝。因为普洱茶是茶中之茶。现在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如您觉得不对请拍砖。谢谢!

  首先,普洱茶的香气当然不止几种,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这与成品是用不同产地,不同海拔,不同生态,不同茶种,不同树龄,不同制程,不同拼配,不同级别茶箐制作;不同水温,不同冲泡方法和浸泡时间有关的。而且喝茶,就算是同一个茶,不同的人喝,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现代的科学仪器如香气鉴定仪无法代替审评人员评审茶叶等级的原因——茶叶终究是用来喝的,香和味也是每个人的自我综合体验和感受。想用几种香和味来概括茶。不说他们心太小了,也要说他们接触的太少了。不要说普洱茶是可以越陈越好(香)的茶,不同时段口感香气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就是六大茶类又怎会有绝对固定的香气呢?如乌龙茶至少有几十种,红茶叶不下此数,绿茶更不用说了:南安石亭绿,就会因为采制的季节不同而呈现杏仁香,绿豆香和兰花香。

  其次,古人(吃)喝茶,最早估计应该是为了找寻食物果腹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也才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至后就是以茶入药,这可以从《神农本草经》和《桐君录》及《凡将》三本古书看出来。在此之后陆羽的《茶经》中才真正把茶做为品饮和陶冶性情的植物。而将它的功效放在次要的位置。但无论历史怎样演变,人们饮茶,品茶最终都是为了好茶有色有香有味(或香甘重滑,或精清味洁,或或苦后回甘,或甘苦与共,或不苦而甘),有益处。并可由感官的享受而至形而上的精神愉悦和升华。以致中国有“茶为国饮”的说法同时有二三千年的茶文化流传下来。在来自自然的饮料之中,有什么是能够越喝越清醒的?

  又如任何饮食,是以无味为最高境界,并用喝(吃)了没喝(吃)来做标准,那我们还不如白开水,还省钱省力何必花那么多功夫(工夫)。

  谈到饮食文化的“味”。我们说喝茶,品茶也不是为了无味之味。中国自古以来也不谈无味之味,而是说酸,甜,苦,辣,咸,鲜,涩。倒是印度还有什么淡味及不了味。即使谈虚论玄。中国的道家,佛教(特别是禅宗)乃至伊斯兰教喝茶主要还是以茶能清心提神乃至有充饥的功效而为之。道家的确有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只是无固定的形态也不是无呵!禅宗的“吃茶去”也自是叫您去饮茶。如果谁饮了却说没饮,做了却要否认。把一样好好的事情搞成口头禅,我看祖师爷大棒就要敲脑袋了。

  那么,无味之味这种说法又是怎样来的呢?最初的来源如下: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实物,......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60年代初,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据称,这些普洱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另据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制人头贡茶的茶叶,.......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都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

  据《中华茶叶五千年》记载: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沉没,...1984年,歌德堡号打捞出的茶叶(370公斤)为清乾隆时代出口的中国松萝茶和武夷茶。茶箱(每箱约90公斤,茶叶结成团块状)、罐装茶(瓷质或锡制罐封装的茶叶色泽灰黑无光泽,但尚成条形)。打开茶罐茶香扑鼻,取出少许茶品冲泡,甘醇依然。

  1.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素心茶。1990年出土于福建漳浦蓝威墓,藏在椭圆形锡罐中。同时出土“鸣远仿古”壶。

  2.明代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户工两部侍郎卢维桢墓,1987年出土于福建漳浦,盛在明“时大彬”壶中。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上1.2。专家喝后认为仍然可饮用

  我们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还有,无味之味的说法绝不是现代才有,也不是现在这些普洱茶专家口中的无味之味:

  明人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说:"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大凡香重浓而不清,味重苦而不醇,色重深而不净的,都不能说是好茶。

  清代钱塘人陆次云撰《湖儒杂记》,对龙井茶也有过品评。他说:"龙井茶,真者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各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出。为益于人不浅,故其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清人张文复在《闻雁斋笔谈》中,把松萝茶与吤山茶作了比较,他说:"松萝茶有性而韵……初泼时,嗅之勃勃有香气耳,然茶之佳处,故不在香。故曰虎丘作豆气,天池作花气,岕山似金石气。又似无气。嗟乎,此岕山之所以为妙也

  总之,在他们看来香味清淡而韵味悠长回味无穷的才是最好的茶,这也说明前人纵称无味之味,也不是喝了没喝。只不过他们认为茶至极处味和香皆应清雅而持久。

文章标签:

普洱茶 无味 兼议 消费 明清 之际 一位 思想家 叫陈 全发酵茶 祁门香 东江楚云仙红茶 英红 川红 苏红 泉城绿 泉城红 越红 滇红 怎么保存茶叶 红茶菌的功效 earlgrey 中茶公司 勿忘我花茶的功效 减肥效果最好的茶叶 云峰与蟠毫 花果山云雾茶 云南大叶种 四川茶叶 普洱熟茶 高碎 茶的历史 竹叶青茶叶价格 茗德 安徽黄山产什么茶 茶市 冬天喝什么茶 福今 老树茶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