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茶话、茶事与老茶--茶之道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普洱茶品牌 > 茶人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三联生活周刊》有关茶的封面专题,从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操作,最早是去原产地考察,采访当地的茶农和科研部门。也做过一些工夫茶的研究。之所以去年专去日本和台湾地区采访茶界状态,是因为我们想弄清楚,在日常的饮茶系统之外,是不是存在一个包含了复杂

《三联生活周刊》有关茶的封面专题,从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操作,最早是去原产地考察,采访当地的茶农和科研部门。也做过一些工夫茶的研究。之所以去年专去日本和台湾地区采访茶界状态,是因为我们想弄清楚,在日常的饮茶系统之外,是不是存在一个包含了复杂审美,更精致饮用方式,更注重礼仪、器物和饮茶心境的茶世界。毕竟,茶书里所记载的古人的饮茶方式,无论是唐宋还是明清,都比今日所见要复杂许多。

台湾食养山房,茶界、艺术界人士都是这里的常客

结果确实如此。日本从宋禅院学习了抹茶道,到了千利休时代又按照自己的形态改变成了日本的茶道,流传下来成为若干流派。而明末时候,中国使用壶泡的饮茶方式再次改变日本,隐元禅师的进入,使日本形成了煎茶道之风,流传至今。这些饮茶方式虽然已经带有了浓厚的日本文化气息,但还是能从中看出很多历史上中国茶道的深厚影响,包括器物、动作,以及贯穿在其中的若干思想。台湾地区也是如此,从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分别吸取到很多东西的台湾茶人,近30年已经形成了自己对茶世界的独到看法,无论是饮茶的方式,还是喝茶的环境,包括茶具的制造和审美。这些去现场探访的结果,最终成为我们去年的那本《茶之道》专刊。

但是我们的问题仍然存在。去年日本的采访,仅仅完成了抹茶道的观察,那么与中国今日饮茶方式更接近的煎茶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煎茶道与唐朝流传的煎茶之名相同,饮法却又传自明代?中日茶风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渊源?其茶道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包括中国自唐陆羽所确定的饮茶方式是否该称茶道?带着这些令我们困惑的问题,我们再次去日本。当然,台湾、香港地区的情况也类似,我们也有大量尚未得出答案的问题想去征询台湾茶人的意见。比如老茶的情况、柴烧茶器的情况,这些在大陆都才刚刚兴起,当地却已经流行了若干年。

在日本,有两个采访令人难忘。一个是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高桥忠彦教授的采访。他告诉我们中国与日本的茶世界的点滴变化,都是根据大量资料得来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依据。

“唐之前,南北朝时期,茶的流行仅限于南方。到了唐代,陆羽开始办茶会,他和当时上层人士,如颜真卿等往来甚多,这种茶会,形成了很多规则,包括器物都有了严格规定(包括客人来了煮茶,煎茶之名由此而来)。这种茶会,是享受茶、享受生活的开始,当时的影响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迅速在寺庙中普及,也成为一般人家的待客之道。你看白居易的诗歌里就有大量关于茶会的记载,而陆羽的《茶经》,基本上就是关于茶的百科词典,因为他的坚持,这也成为今天的茶的主要饮用方式。虽然唐时煮茶,宋时点茶,明改用泡茶,但享受茶所带来乐趣的精神一直影响到后世当下。”

宋时日本僧人到天台山朝圣,据说这里山峰如莲花,他们带回日本的,不仅是佛典,还包括当时寺庙流行的点茶方式,荣西和尚学会了种茶、采茶和制茶,且编写了《吃茶养生录》。“在中国,《茶经》的读者可能不多了,这和荣西的书一样,在日本读者也不多。可是,并不表示他的经验没有流传,他对茶带来的健康的观念,在日本影响至今,成为日本文化里根深蒂固的观念。”
也许就因为这种影响,所以虽然明朝传入了泡茶方式,可是文人们还是不愿将其称为简单的泡茶,他们还是按照唐时古书称谓,称之为煎茶。高桥解释,中日茶文化的这种反复交流,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使得两国茶文化都以一种新的方式在前行。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安藤雅信。这位日本陶艺家现在制作的片口,在日本是饮用清酒的器物,在中国却成了非常好用的公道杯。安藤欣喜于自己所做的器物在中国被当作茶器使用,他说:“过去中国茶道影响了日本,现在两国又在茶文化交流之中,如果我做的东西,能给交流中的文化增添一点点,那就是特别自豪的事情。”

这种敞开的心态,特别让人欣赏。

其实两国茶文化的相互影响,一直都存在。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传播到日本,在日本承袭下来。台湾的茶文化之所以复兴,受到日本保留的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台湾茶人放弃了本位主义,才迎来了自己饮茶方式的变革。到马来西亚寻访老茶的流转,也是交流融通的过程。这也许正是我们做这一期《茶之道》的意外收获——不仅收获了关于茶的若干真知,更明白了,只有在不断的敞开与交流中,中国的茶文化系统才能越来越丰厚。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