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紫阳创建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侧记

发布时间:2024-04-29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以民为重,为民谋利。着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富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紫阳富硒茶成为造福紫阳人民的财富。 紫阳县县长梁涛:真抓实干创建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品牌战

  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以民为重,为民谋利。着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富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紫阳富硒茶成为造福紫阳人民的财富。

  紫阳县县长梁涛:真抓实干创建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品牌战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紫阳富硒茶产业竞争力,把紫阳富硒茶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

  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右一)在双桥镇双桥四坪茶园考察,与茶农亲切交谈。

   “秦岭巴山美汉江,两岸茶园好风光。碧波千层接蓝天,春风四季送清香,山水草木会唱歌哟,野钓山区传四方……”飘渺的山歌回荡在山谷,一群群曼妙的女子迈着轻快的步伐,摇曳着婆娑的身姿,穿梭在绿油油的茶树间,指尖上下飞舞,嬉笑、忙碌着……这是每到清明时节,在陕西安康的紫阳茶乡常见的景象。

  紫阳,是著名的茶乡。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多山多水、万山综错。境内的汉江、任河二水将紫阳地貌构成了具有“三山两水一川”的特点。

  一树花开香满园。阳春四月,漫步紫阳,群山披绿。穿行于茶园山路间,听着茶农爽朗的笑声,让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盼望致富的不懈追求和热情。

  沿一条蜿蜒的山路,循着杜鹃声声,放眼望去茶山上的茶树绿莹莹、亮晶晶的。走在山间的石板路上,两边的枇杷树如巨伞般撑起小径的浓荫。四周是云雾缭绕的青山,山间有杏花掩映的石板房,山下是碧如绸带的江水,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远处飘来的山歌婉转动人,惹得布谷鸟也从四面山头飞来,一展歌喉。满目葱郁的茶树,显得更加青翠欲滴了。

  茶园小憩,盛情的主人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紫阳毛尖”,只见那绿芽生动、清新,在杯中缓缓旋转,直到一根根朝上优雅地直立,须臾,茶水变得嫩绿清亮,喝一口,醇香甘甜,神清气爽。

  紫阳茶在历史上是享有盛名的,自唐朝紫阳焕古茶即为贡品。清代,“紫邑宦镇毛尖”更是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嘉庆年间兴安知州叶世倬“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诗句,即是当时紫阳茶盛名远扬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紫阳茶几乎占领了整个陕西和西北的市场,上世纪80年代末,紫阳特有的富硒地被发现后,其声名更是被推崇至极。然而在2000年时曾占全省总量60%主导地位的紫阳茶,在世纪之交却遭遇了滑铁卢,份额跌至20%以下。

  名噪一时的紫阳茶出路何在?

  也就从那时起,县委、县政府开始了历经10余年重振紫阳茶产业之路。

  特别是近几年,一个依靠提升质量和效益、打造紫阳茶叶品牌的创建区重新崛起,2012年中国第一个“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功落户紫阳。借助国家质检总局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利平台,紫阳县委县政府多项措施出台,借力发力,凝聚成创建品牌的合力。陕西省质监局派出专家团队深入紫阳调研、指导,全力推动支持;安康市质监局与紫阳县委县政府签署《开展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一个拥有1.2万公顷优质茶叶基地、带动16余万茶农致富的生态紫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那么,紫阳是如何走出一条生态茶产业之路的?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又历经了哪些艰辛和坎坷,在产业化经营中又形成了什么样的模式和机制,在打造品牌的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带着诸多好奇、疑问,记者来到了紫阳一探究竟。

  县长梁涛(右三)在茶园现场听取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第一件法宝:

  生态种植,让希望从此生根发芽

  喜好喝茶的人都知道,茶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茶树的品种。紫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本世纪季初,就陆续从湖南、福建等地引进优良茶种。然而,实践证明只有本地名叫“大叶泡”、“槠叶种”、“柳叶种”等几个品种最适合紫阳种植。据说这些品种成茶后,具有茶香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肥嫩完整,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的特点。

  既然守着“金娃娃”,何不加以利用?县政府果断决定对本地种苗、鲜叶采取保护措施,号召农户开展了彻底铲除外地茶种的“斩草除根”行动,并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县政府挤出资金,扶持企业培育茶种苗,再由政府从企业收购,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2007年开始,紫阳不再调运一颗外地茶苗。

  “苗子是政府免费发的,叶子厂里有人来收,也可以自己拿到厂里卖。”双桥镇许家河村48岁的女茶农姜贤说,“因为我们的茶叶根本就不用化肥,也不用杀虫剂,我们基本上没啥成本。”不用化肥,也不用杀虫剂,怎么能保证茶树成长?

  “2005年8月份,欧盟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验实行了新标准,这个新标准比过去的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2006年,日本也提高了茶叶农药残留物的检验标准。那时,标准的提高导致我国一些地方茶叶出口在国际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前不久,紫阳县县长梁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事件对紫阳的震动,他说,“给紫阳的富硒茶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不顾生态环境,盲目追求产量大干快上的路子肯定走不通。只有保持紫阳原有的原生态环境,让紫阳富硒茶成为高品质的健康饮品,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出路。”

  于是,紫阳县政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简称中茶所)开始了紫阳茶众多发展项目的合作。由中茶所结合紫阳茶区土壤养分状况,研制出了成本低廉的紫阳茶树专用肥,推广了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诱杀的防控设施技术供茶农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紫阳茶的原生态生长环境。

  被人戏称是“山大沟深、地无三尺平”的紫阳,2012年实现了产值6亿元,综合收入10亿元。至此,一个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打造出中高山木本药材和魔芋生产,浅山川坝茶叶等生态农业产业链已然形成。

  紫阳这个神奇地方,让人充满遐想,也收获了希望。看到政府花这么大力气扶持农户,县里的茶叶企业竞相发展本地育苗。2012年全县共建成紫阳茶树良种繁育基地600亩(40公顷),可出圃茶苗5000万株以上,2013年将突破1000亩(约66公顷)。紫阳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本地优质茶苗,怎么能不叫紫阳人骄傲?县长梁涛就在一次安康市的大会上,自豪地对与会代表大声疾呼:“要喝好茶到紫阳!”

  姜慧家中有七八亩山坡地。她说,当政府刚开始开展“斩草除根”行动时,很多乡亲们还有些不理解,好好的茶树为什么要毁掉呢?在政府工作人员耐心劝说之下,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换上本地苗种。后来发现,本地茶树虽然没有外地茶树产量大,但因为品质好能卖到每500克鲜叶120元、甚至150元的高价,她粗略的算了算账,每亩最少收入5000到6000元,是从前收入的好几倍,当沉甸甸的钞票拿到手里,乡亲们都信服了,都抢着种起了本地苗。去年村里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子,他们一家人也搬进花了40万元盖的三层小洋楼里,现在大家伙儿的日子别提有多滋润了。

  紫阳县委、县政府亮出的第一件法宝,让茶农们得到了实惠,过上了好日子,创建紫阳生态茶园的模式开始形成。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