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双版纳民间茶歌茶诗的集成出版

    由勐海县民间茶文化研究学会收集整理编辑的《西双版纳茶歌 茶诗 荟萃》一书,于近日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并陆续在全国新华书店和旅游景点发行。 萦绕在西双版纳古茶山中的茶歌以及妙趣无穷的 茶诗 ,是当地各民族与茶山相居并和谐发展中的真实写照,也是地...

    发布时间:2014-06-05 15:07:55 作者:admin 浏览:162

  • 云南茶树资源分布概况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闵天禄研究员依据心皮或子房室的数目,花梗、萼片、花瓣和果实的发育状况及叶片特征等,把茶组植物分为12个种6个变种。12个种为广西茶(C.kwangsiensis)、大苞茶(C.grandibracteata)、厚轴茶(C.crassicolumna)、大理茶(C.taliensis)、突...

    发布时间:2014-06-05 14:19:23 作者:admin 浏览:162

  • 古代普洱茶产地和历史文化

    古代 普洱茶产地 具历史介绍古代普洱茶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市一带。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古代普洱茶产地据云南地质...

    发布时间:2014-06-05 14:13:57 作者:admin 浏览:162

  • 普洱茶,既可意会亦可言传

    普洱茶,需用心揣摩、领悟和体会,才可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可惜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小编发现众多茶商和茶客在品茶时只能意会却无法言传,他们在品茶时所用的词语极为有限,回甘强略苦挺涩的已算形容到位了,可能大家更多听到的是不错还可以 小编才学...

    发布时间:2014-06-05 12:14:13 作者:admin 浏览:162

  • 乌龙茶属于什么茶?

    有人常问乌龙茶属于什么茶?乌龙茶属于红茶,还是乌龙茶属于黑茶等,乌龙茶也称青茶、 半发酵茶 ,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乌龙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我们可以从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上来介绍,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

    发布时间:2014-06-04 15:43:15 作者:admin 浏览:162

  • 明代的饮茶法

    明代的饮茶法!明代朱权饮茶法如何?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自幼聪颖过人,晚年信奉道教,潜心茶道,着《茶谱》。《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丁可以了解。盖...

    发布时间:2014-06-04 15:40:29 作者:admin 浏览:162

  • 古人认为的好茶

    古人认为的好茶!宋代的一种小茶饼,始制于丁谓在福建做官时,专供宫廷饮用。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称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度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小凤团等。团茶须煎饮之。 苏东坡在读过唐人薛能的姜宜煮更夸诗后,认为唐人饮茶有河...

    发布时间:2014-06-04 15:33:26 作者:admin 浏览:162

  • 传统的饮茶礼仪

    传统的饮茶礼仪!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

    发布时间:2014-06-04 14:28:16 作者:admin 浏览:162

  • 诸葛亮遍历六大古茶山

    清朝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这样的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角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该志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孔明山在勐腊县明乡西50公里处...

    发布时间:2014-06-04 11:15:22 作者:admin 浏览:162

  • 普洱市茶文化旅游论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

    发布时间:2014-06-04 10:59:05 作者:admin 浏览:162

  • 首页
  • 上一页
  • 1177
  • 1178
  • 1179
  • 1180
  • 1181
  • 1182
  • 1183
  • 下一页
  • 末页
  • 11831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