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品味古树茶——浸透岁月的芬芳

2014-10-10 15:54 chazhishi.com
中国普洱茶网讯:品茶是一种东方的生活艺术,使人回归心灵的素朴宁静。饮古树茶,品味时间的味道。感受香气由清香到陈香,汤色由黄绿到酒红,滋味由苦涩到甘醇的人生三昧。

品味古树茶——浸透岁月的芬芳
  中国普洱茶网讯:品茶是一种东方的生活艺术,使人回归心灵的素朴宁静。饮古树茶,品味时间的味道。感受香气由清香到陈香,汤色由黄绿到酒红,滋味由苦涩到甘醇的人生三昧。
 
  品味古树茶的六大要素:品种、土壤、气候、茶园生态、树龄和制茶工艺。
 
  品古树茶,最好是同一古茶山100%的古树原料,这样的纯料才能品出高保真的原汁原味,也就是古树茶界常说的山韵陈香。不同古茶山的拼配茶,只是偶尔率性之作。若是古树茶和台地茶的拼配,则有造假之嫌。品古树茶,树龄非常重要,因树龄凝结了岁月的沧桑——时间的味道。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的古树茶,苦涩感就越低,茶叶的六种基本味道(苦涩鲜甜酸咸)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和树脂含量就越丰富,茶汤的粘稠度、润滑度就越高。古树茶在口腔中苦涩停留时间较短,越喝越甜。因水溶性果胶丰富,由果胶形成的鲜甜味和类似煮嫩玉米的甜香,会在每道茶汤中保留,所以古树茶即使喝到茶汤基本无味时也会带一点淡淡的甜。现代茶园生产的台地茶越喝越涩口,最后喝到淡而无味,不仅不会有果胶带来的淡甜味,并且喝完之后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
 
  个人亲到茶区,亲自做茶样研究,觉得“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的古树茶,苦涩感就越低,茶叶的六种基本味道(苦涩鲜甜酸咸)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和树脂含量就越丰富,茶汤的粘稠度、润滑度就越高。古树茶在口腔中苦涩停留时间较短,越喝越甜。因水溶性果胶丰富,由果胶形成的鲜甜味和类似煮嫩玉米的甜香,会在每道茶汤中保留,所以古树茶即使喝到茶汤基本无味时也会带一点淡淡的甜。现代茶园生产的台地茶越喝越涩口,最后喝到淡而无味,不仅不会有果胶带来的淡甜味,并且喝完之后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基本属实,可能会有例外和其它干扰因素,但我从实际样品看,这些结论基本合理,也许有一天修改或者推翻这些结论,那是研究进步后自然的事,科学是后代胜前代的。光靠口感,一百年之后也不会有太大进步的。赞成拼配,但古树茶市场和品饮的主流是纯料,料纯以后怎么拼配都可以。如对这些结论有看法,可以举出实例和提供实际样品来研讨一下。
 
(取茶6g,160ml沸水,浸泡1分钟)
 
  新茶期(1-3年)茶汤黄绿或黄色,香气中生青味较重、带甜香,口感苦涩稍重,干茶墨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那个茶区的古树茶,大致树龄,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前期(3-10年)茶汤黄红,香气中生青味减弱、蜜甜香开始明显,口感苦涩较轻,干茶黑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大致树龄,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中期(10-20年)茶汤红色,香气中已无生青味、蜜甜香混合着陈香,口感几无苦涩,入口苦涩味化得很快,茶汤浓稠有点象米汤,干茶黑而油亮,冲泡之后叶底黄带褐色,高手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大致树龄,品得出入口化开的化韵。
 
  转化后期(20-40年)茶汤深红色,香气樟木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似米汤,干茶黑褐油亮,冲泡之后叶底浅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入口化开的化韵更明显。
 
  陈茶期(40-60年)茶汤酒红色,香气樟木香混合着药香,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如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红色,很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入口化开的化韵让人十分愉悦。
 
  老茶期(60-100年)茶汤酒红发亮,香气药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难以区分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入口即化,陈香悠然,岁月的沧桑凝结成老韵。
 
  古茶期(100年以上)茶汤酒红发亮、晶莹剔透,药香浓郁,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古韵盈然,唇齿留香。
 
  注:古树茶的后发酵与环境湿度、温度、气压、光线、通风等关系极大,以上描述只能做参考,如按图索骥则贻笑大方了。
 
  鉴茶五要:色香味形韵(香气丰富、口感饱满协调,有特殊韵味之茶为上品)
 
  六大茶类:青(乌龙茶)黄赤(红茶)白黑绿
 
  茶叶六种基本味:苦 涩 鲜 甜 酸 咸
 
  做茶三理:看茶 做茶 识茶 泡茶 品饮定论(三分看外观、七分靠品饮)
 
  泡茶用水五要:清 洁 活 鲜 甘
 
  茶事六要:茶 水 器 人 境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