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同心乡那柯里感受茶马古道及驿站历史底蕴和魅力。
有山并有了水的身影,这里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寻访他,用尽了我的理解和记忆,我不止一次地到过那柯里,却对那柯里有不同的记忆,三口之家骑上摩托车去普洱,总要在那柯里歇脚停留,风雨桥和荣发马店的故事多少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有时解答女儿的提问多少给我这个父辈有点自豪和宽慰,毕竟六岁女儿是可以忽悠的。然而过客有时总是无地自容的,朋友对风雨桥、连心锁、水磨坊的了解让我这块老脸有些发烫。那柯里傣语中“那”是田的意思,“柯”是指“桥”,“里”是指好,这里是傣族、彝族、苦聪族的聚居地。此次到来让我感受到那柯里名字的寓意深远,这里竟是山清水秀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地方(大概也是在这里建驿站的主要原因)。唐代有了古道以后,也曾有“马哭里”的说法,两边是荒凉的山道屹立,多少骡马初到此地,不免要长啸几声,看到马困人乏的马锅头习惯性地甩鞭前行,这便是“马哭里”的由来。随着古道的繁荣和延伸,赶马的马帮向当地官员申请成为贡品进贡的御站,于是荣发马店经历了风霜的洗涤有幸流芳百世,供后人观赏和敬仰。
走在白嘟蕖始段的山道上,原生态的古道石印让人遥想马帮的嘈杂和喧嚣,远离市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多少有几分的惬意,汗珠在同行的笔友笑声中滴落消逝,日头却在走错的深山古道中无名的蹉跎,等到我们问到找寻了回返的路,太阳已经拉开了笑脸,一行七人没有一声的无奈和抱怨,等到我们再次回到那柯里时,已是下午六点光景,在一家茶店老板的再三邀约下,喝着可口的“普洱”,望着转动的水车,同行的人们又欢声笑语起来,仿佛忘掉了全身的酸痛和疲劳,此时普洱消疲提神的功效达到了极致。(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一路上,“哈尼歌者”陈述了新时代学雷锋做好事的独到见解,“宁洱张柏芝”总把浅浅的酒窝显露解馋,胖嘟嘟的“罗宾汉”煽风点火似乎不苟言笑,文联主席腼腆的一笑总让人无法矜持,“小帅奎”始终透着他的天真和友善,不时地插话实在引人发笑。司机不抢风头的“报告”,使全场笑声难料。眼镜“毕大姐”四目传神,挑起话题,又锣声悄悄。只有我无语,一直注目着此情此景,希望被动情的三月知晓……
更多茶马古道那柯里图片:
http://www.puercn.com/bowuguan/chashan/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