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人气淡得很,白天基本上没人来。”澜沧古茶销售商蔡先生说,有时候到了傍晚,才会有顾客来逛逛。“我们是阳光海岸茶叶城开业进驻的第一批商户,今年行情差过任何一年,生意
本网讯:在东莞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大小茶叶市场十多个、门店7000多家,本土茶商控制着普洱茶产地五分之一的产量,民间藏茶超过30万吨。这一连串数字奠定了东莞在普洱茶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刚刚闭幕的广州秋季茶博会上,场面一如既往地火爆,但数十公里之外的东莞,茶叶市场的冷清状况依然在持续。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传统的中秋茶礼消费旺季并未如期“旺”起来,东莞普洱茶经营被认为进入到2008年以来最为困难的“严冬期”。
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占据了云南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在一些民营企业家、藏友手上的普洱茶大约在30万吨以上,仅长安镇一老板藏的普洱茶就有4000吨之多。普洱茶主要的货源都控制在这些财力雄厚的人手上,专业市场的商户只占了很小的比例。普洱茶市场价的动荡,很难真正撼动东莞普洱茶的市场根基。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卢树勋
冷落茶铺
“三次参展,刨去各种成本,非但没赚到钱,还亏掉了七八万元。”
本土茶商徐灿雄开过五金店,做过汽车用品生意,2007年搭普洱茶爆炒的末班车入市,并创立“升值普洱”品牌。五年多过去,普洱茶并未给他带来想象中的“大钱”。他困守着位于华南茶叶交易中心的唯一门店,觉得持续低迷的行情毫无回暖迹象。尤其令他寝食难安的是,今年销量同比锐减了四到五成,手上积压的数千件囤货找不到出路。
参加完9月份的东莞秋季茶博会,徐灿雄意识到普洱茶的严冬真正到来了。今年他在东莞连续参加了三场茶博会,而且每次的位置都不错,但却没有太多成交。“来帮衬的都是一些熟人、朋友,喜欢的会买上一两千元,但销量上不去。”三次参展,刨去各种成本,非但没赚到钱,还“亏掉了七八万元”。
在接下来的中秋茶礼消费旺季,生意依然没有起色。熟客偶尔会来买一两箱茶,更多时候店面门可罗雀。为了排遣寂寞,徐灿雄养了一只乌黑羽毛的鹩哥,闲得发慌的时候就逗逗鸟。
“今年做得比较疲惫。”徐灿雄认为,东莞普洱茶行业的洗牌从去年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