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明末清初,第一位杰出的花货大家是许龙文。《阳羡紫砂图考》记载:“龙文,清初荆溪人。所制多花卉象生壶,殚精竭智,巧不可阶。仲美、君用之嗣响也。”日本著名紫砂收藏家奥玄宝收藏有龙文壶多把,在其所著《茗壶图录》中有详尽介绍。其中名为“倾心佳侣”的一把“风卷葵”紫砂壶精彩至极,奥玄宝解说道:“通体以秋葵花为式,千瓣参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语,其娇冶柔媚之态,觉妃子倦妆不异……许氏巧手,每壶无不竭智力,而兹壶精制,尤穷神妙,非他工之可拟伦也。”应该说许龙文在由明入清的花货制作上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之前所有名家的艺术创作似乎都在为一位大师的登场而做着准备,于是陈鸣远站在了繁复精细的花货山峰的顶端。他是我们无法绕开的高峰,当之无愧的花货大师。清吴骞编著《阳羡名陶录》说:“陈鸣远,名远,号鹤峰,亦号壶隐。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其他对陈鸣远的赞誉之辞则举不胜举。可以说他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紫砂高峰,对之后两三百年的紫砂壶艺,尤其花货的制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陈鸣远震古烁今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其对自然物象的创造性表现。捏塑、浮雕、堆雕、贴花,在他的一双巧手之下,梅桩、松段、蚕桑、莲花、干柴……无一例外地被提炼成型并赋予它们生命。甚至小到水盂、花生之类器物都惟妙惟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对自然物象的描摹尤其注重细部的刻画,比如:蚕宝壶上蚕虫啮食桑叶的蚕痕,多条蠕动着的蚕虫,或在桑叶之下或于桑叶之间,有的覆有的仰,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其他如松段上的不规则年轮,松枝松针的斑纹与线条,或大或小的树瘿;还有梅桩上的树皮与缠枝,栩栩如生的梅花等等都让人拍案叫绝。但千万不要认为陈鸣远的花货装饰就是不厌其多地烦琐堆砌,如果那样的话,他的作品带给欣赏者的将不是繁复细腻之美,而是拖沓、纷乱与庞杂。他的高明之处即在于能在繁复中见规整,丰富中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