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盘知识:冲泡普洱古树茶之器皿篇

2014-06-26 18:29 chazhishi.com

普洱茶冲泡的器皿,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煮水器,冲泡器,品茗器。篇幅所限,简单谈谈。​

煮水器​

煮水器相对简单一些,从陆羽茶经到日本传统,铁器都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以陆羽的观点来看,瓷器和石器不入选主要是因为易碎,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现在不太容易操作。如果单从煮水的效果上讲,金银器更好,唐宋的茶书一致推崇。从个人的体会来说,这还真不是拜金的心理作用,只不过银器普通人尚勉强可用,使用金器就非土豪莫属了。唐宋的茶书不看好其他金属器,这主要和当时的原料和工艺有关,现在的铜、锡、不锈钢基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和金银比还是有差距。陶器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不过应该选择较好的材质,不能影响水的味道,茗寿堂一般用作煮茶器。​

砂銚是较好的煮茶器​

冲泡器​

冲泡器是冲泡的重点。因为我们现在的冲泡方式是明代开始普及的(之前登不了主流文化的大雅之堂),所以冲泡器的考察也要从明代开始。​

紫砂​

可以说,当供春,尤其是时大彬出世以来,紫砂成为文人泡茶的首选器,各茶书基本没有分歧。为什么选用紫砂,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从技术上来说,紫砂泡茶口感厚重,不夺茶香,茶和水相容性好(无熟汤气)。从艺术上说,选用粗朴的紫砂而有精妙的呈现,代表了明代文人高雅的审美情趣。紫砂泡茶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基本上各大茶类都是不错的选择,普洱茶无论生熟,都可以用紫砂壶冲泡。作为底蕴颇深的一种器皿文化,紫砂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不过近几十年紫砂的兴起,背后则有商业推动的因素,尤其是部分台湾同胞的贡献,所以整体的发展上有所偏差,带来市场的混乱。作为划时代大师的顾景舟作品在百万之上并不算过分,但所谓老一厂之类的概念则包含较多炒作的因素。这种盲目拉高紫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原料价格并非有多夸张,但市场上中低端产品原料普遍不佳。​

紫砂泡普洱茶的效果也能够得到印证,基本上也就是历来所说的两点,不夺香和口感浑厚无水气。但是如果原料有问题则无法保证。另外一点是紫砂生壶泡茶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关于开壶养壶有很多说法,个人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不必过于刻意。​

当然紫砂壶由于有吸附性,最好是一茶一壶,至少也是类似的茶用一把壶。​

明代紫砂壶​

其他名陶​

因为紫砂的市场混乱和性价比下降,令其他三大名陶得到了更多机会。本来紫砂的优势并非紫砂独有,而更多的是好陶器的共性,所以选择其他陶器往往性价比更高。如果单纯比透气性和长时间闷茶不变质,建水紫陶的技术指标要更好一些,这还是和比较好的紫砂比,如果和同价位的紫砂比,那技术上绝对是完胜。对紫砂的尊崇更多的应该从文化上来理解,紫砂的兴起和处于明清文人聚集的江浙文化圈有直接关系,另外三大名陶都处西南边地,肯定认知度要差一些。​

从泡茶者的角度来说,为文化买单并不过分,因为紫砂壶所蕴藏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本身就应该得到肯定。幸运的是,现在另外三大名陶也渐渐出现造型比较有内涵的作品,而且很多作品本身就是宜兴的师父去当地做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这三大名陶中,建水紫陶的作品相对较成熟,但价格也最贵;坭兴陶作品尚可,价格适中;荣昌陶作品有待发掘,价格存在变数。​

当代坭兴陶茶壶​

瓷器

瓷器的文化则更为深广,无法做哪怕粗浅的探讨。但从技术性的角度来说并不复杂,只要釉面的密度较高,除非质量有缺陷,否则对冲泡的影响差别不大,差异主要是器型和保温性的区别,这里不详细谈。当然瓷器当中也有釉面密度低,甚至工艺存在问题的,这个应该尽量避免。从这个角度说,当代的青瓷普遍比当代“汝窑”要更好一些,品茗杯也是如此,朴素的白瓷只要密度够也是较好的选择。​


柴烧​

近几年柴烧器逐渐引起茶人的关注。其实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创新。古代的窑基本都是柴烧,但是随着工艺的发展,很早人们就开始使用匣钵并且施釉烧制;现在所谓的柴烧则是裸烧,以不施釉或自然釉为主,并且追求自然窑变的效果。其实这种兴起于台湾的做法更多的承接的是日本的传统。在日本和朝鲜的陶瓷流派中有好几个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中国往往认为这种方式无法登堂入室,只在民间会有见到。​

虽然这不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传统,但是这种艺术上的探索值得肯定,尤其是现代社会精致的东西很多,人们对返璞归真的作品往往更加向往,而窑变的偶然性更增加了柴烧的魅力。由于柴烧只是一种工艺,所用的泥料和加工过程都有所差异,很难一概而论。好的柴烧器留香比陶器和瓷器要好,但作为冲泡器不如名陶器口感温厚,市场上大多数柴烧器在品鉴香气细腻的茶时都会有影响。在选择柴烧器的时候也要注意,有些彩色窑变的器皿可能使用了含重金属或有毒物质的材料,因为没有釉面的保护,所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柴烧茶壶​

金属器​

和煮水器类似,泡茶器也可以用金属器,以金银器为佳,汤质较为柔和,香气清扬,综合表现较好。明代由滇料制作的锡器被广泛用做泡茶,和紫砂并列为两大泡茶器,受到不少人的推崇,也有人从阴阳五行的高度给予肯定,不过现在市面上锡器大多作为存茶罐或者大壶使用,合适的锡壶不太容易找到。虽然现在的工艺已有所提升,但铜器和铁器一般不适宜泡茶。​

秦藏六银壶​

器型影响​

从器型上来说,主要分为壶和盖碗,壶又有不同的造型。壶的不同造型对冲泡效果有一定影响,主要是考虑到散热和陇香的因素,但也并非如一般人简单理解的那样什么造型适合泡什么茶,而是和投茶量,水量和空气流动线路都有关,不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不宜壶体过大,或者空间过大,那样不仅不宜陇香,也不宜聚气;太小的话出水太少,影响品鉴效果,一般都在200ml以上。​

盖碗本来用来喝茶的,现在更多的用在泡茶,以瓷质的为主。如果没有特别满意的壶,白瓷盖碗其实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不会影响品鉴效果,也是茗寿堂常用的冲泡器。盖碗外面有彩或青花亦可,里面不可有;不要选用印花工艺的劣质盖碗。​

盖碗​

品茗器​

品茗器的文化当然更加博大精深,这里不做详细探讨。对于普洱茶来说,品茗杯的容量最小不能低于60-70ml,以100ml左右为宜,当然再大一点也可以,只不过太大的话如果壶的容量不够,泡茶时不好操作。在探讨普洱茶品茗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目前冲泡普洱茶的方式来源于台湾,更早其实是从乌龙茶的泡法而来,实践中并不一定适合普洱茶的冲泡。当然这里面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很多,最起码的一点是杯子容量不可过小,否则我们所说的茶气的体验,以及对身体保健方面的作用会打一定的折扣。​

品茗器的材质也有很多选择,基本和前面讲的冲泡器类似。就品茗的客观性来说瓷杯是比较好的选择,但也和釉面密度有关,前面冲泡器已经说过。陶杯一般不做推荐,那种带盖的大杯如果长期个人用可以接受。柴烧杯偶然性较大,还需具体甄别。